查看原文
其他

“研”传身教|把远方变成家,和孩子们一起度过春秋冬夏!



时光荏苒,转眼就是祖国第72个生日


在这个全国人民举国欢庆的日子里,新疆农业大学第23届研究生支教团也完成了第一个月的支教工作。


支教不易,但收获颇多,他们一直坚信“心有所向,方能远行。”


2021年10月1日,迎着清晨的曙光,注视着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六位支教老师心中怀着对祖国的崇高敬意继续以满腔热血完成他们的使命!



“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用一年,不太长的时间;做一件,终身难忘的事。在祖国西部,用青春,谱写一曲美丽的人生华章。


第23届研支团成员 姜振亚


“兢兢业业,如霆如雷。”


秉承着对党和人民初心、使命,他们把远方变成家,把家视为远方,用汗水耕耘那一片绿茵。


到支教学校的第25天,匆忙地完成了一名学生到支教老师的身份转变,满怀期望的走进教室,走上讲台,开始了属于他的支教日记。


初上讲台的姜振亚总结道:初中语文课程对他来说是一个新的开始,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在后续教学中他会做好充足准备,认真备好每一堂课同时注意观察学生的课堂反馈,及时沟通调整教学方式和方法。


尽自己所能上好这门课,站稳三尺讲台,为教育发展添砖加瓦,在基层一线奉献无悔的青春。


第23届研支团成员 高芃芃


“青年面临的选择很多,关键是要以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来指导自己的选择。”


当她选择成为一名支教老师的时候,就注定要扛起这一份属于她自己的责任。



“捧出一颗心,倾注满腔情。”初为人师,高芃芃老师在自己擅长与不擅长的领域里探索着,寻找与孩子们、与知识、与生活三者之间的平衡点。


第23届研支团成员 李亮亮


李亮亮老师在课后反思道:“这里的学生,学习基础总体较为薄弱,学习积极性、自觉性相对较低。对于如何教好、引导好这些孩子?是要攻克的第一大难关。”他结合历史学科的特点以及与学生们交流访谈的情况,最终决定从“兴趣”入手。没有兴趣,是难以提高学习成绩的根本原因,了解学生才是教育学生的前提。“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只有这样才能因材施教,长善救失。



他总是利用课余时间,召集班里的同学们一起畅谈,互相了解,与学生交朋友。对于课堂上难懂的知识点他总是及时补充,同时也会找出在教学工作上的不足,反馈总结,努力完成后续的教学任务。


第23届研支团成员 丁雪晴



数学办公室内,负责初二数学的丁雪晴和同事正在研讨一道“三角形全等”题目的理解方法。她们尝试着列举、代入、假设、分类讨论等等各种解法,只为寻找最简单的方法,让学生理解这种类型的问题。



丁雪晴表示“初中的数学在讲解上是有一些难度的,特别是自己本科的专业和数学的接触不多,因此她课前都会提前做一遍学生的课后作业,将知识点与题目相结合,让自己的课堂更加丰富。”不论如何,在这一年里,她希望能在相识、相知中走近学生,与学生一同进步,一同成长。


第23届研支团成员 丁皓昱



“发挥所学,发挥所长,接续奋斗,不忘初心。”


支教是一项美丽的事业。


面对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丁皓昱老师尽心尽力地帮助他们。在课堂上他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尽可能多地给予学生鼓励和赞扬,努力培养他们对学习的兴趣。



另外,为确保国庆假期学生们的安全,他前往学生宿舍3号楼,开展“三进两联一交友”活动,深入宿舍,与学生谈心谈话,及时了解了学生们的学习生活情况。



第23届研支团成员 田晓俐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发展乡村教育在阻断贫困现象代际传递中的重要作用,让每个乡村孩子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阻止贫困现象代际传递,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作为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老师,同时也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田晓俐深感肩上责任很重。



她说:“在这一年的服务生涯中,她将始终牢记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时刻铭记自己参加研究生支教团的初衷,不断提升自身教学本领,努力做打开孩子们追求知识,探求科学的一把钥匙。”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从乌鲁木齐到支教服务地,这连绵千里的距离承载着六位支教老师的初心和使命。

年轻的老师们立足岗位、自强不息,正在用汗水为青春镀上一层耀眼的光芒。

一年的时间不长,我们的故事还在继续......







大学生新闻中心

文字 | 姜振亚
编辑 | 向扬
审校 | 钱学凤
参考及来源:【1】新疆农业大学第23届研究生支教团


你可能还想看



点亮在看,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